歷代名人詠植樹 植樹造林,在我國源遠流長,深入人心。歷代名人不僅喜歡植樹,而且留下許多植樹詩,千古傳誦,讀來情趣盎然,喚起后人植樹愛樹,綠化家園。 晉代詩人陶淵明愛柳成癖。他中年棄官歸田后,親自在田邊水畔廣植柳樹,以柳會友,怡然自得。尤為有趣的是,他特地在堂前種了五棵柳樹,并常在柳蔭下銜觴賦詩,人稱“五柳”先生。他所寫的“榆柳蔭后園,桃李羅堂前”、“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就是詩人愛柳的真誠流露。 唐代王維深愛竹子樹木,他隱居輞川,種了一片竹子樹木,并在《輞川閑居贈裝秀才迪》詩中詠道:“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李白喜歡植樹,他偕同夫人、女兒到山東濟寧居住,在太白樓旁親手栽桃,三年后漫游南京時賦詩詠道:“樓東一株樹,枝煙拂青煙。桃樹我所栽,別來向三年。” 唐代大詩人杜甫熱愛綠化,安史之亂后,便辭官來到成都,為使草堂周圍綠樹成蔭,他在浣花溪畔四處向友人討購桃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經(jīng)過幾年辛勤栽植,終使草堂四周風(fēng)光旖旎,杜甫不禁詩興勃發(fā),深情地吟道:“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fēng)含翠篠娟娟凈,雨筿紅蕖冉冉香! 唐代白居易喜愛植樹綠化,“持錢買花木,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杏梅!闭窃娙说淖晕覍懻。他喜愛栽松,“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栽。”為保成活率,經(jīng)常親自呵護樹木:“每日領(lǐng)童仆,荷鋤仍決渠。劃上壅其本,引渠灌其枯!彼麗鄱霹N花,把山上的野杜鵑移植到住處,并寫詩記之:“小樹山榴近砌裁,半含紅萼帶花來。爭知司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開! 柳宗元是一位親自種樹、并對種樹很有經(jīng)驗的封建官吏。他任柳州刺史時,鼓勵人們廣植樹木,還親自在柳江邊大植柳樹,并吟道:“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读莩俏鞅庇绶N柑樹》中,對種樹的描述更具體:“手種黃柑兩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手種”,說明是作者親自種,后一句則描述了春天柑樹枝繁葉茂、一派碧綠的景象。這并非是詩人的藝術(shù)夸張,韓愈《柳州羅池廟碑》中,對柳宗元注重修整市容、種植樹木花草的事跡均有記載。柳刺史不但親手種樹,對種樹還很有經(jīng)驗!澳茼樐局,以致其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這些話,是他對種樹能夠成活并生長良好的深切體會。 宋代改革家、詩人王安石對種竹、植桃、栽柳極感興趣,賦有詩句:“乘興吾廬知未厭,故移修竹似延雛”,“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fēng)一吹數(shù)尺高”!耙屏(dāng)門何啻王,穿松作徑適成三”。可見他對樹木的熱愛程度。 蘇東坡也熱衷植樹,出任杭州地方官時,筑西湖長堤(今蘇堤),廣種楊柳、芙蓉,使西湖增添了“東風(fēng)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他在黃州任職,筑室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在住宅四周種一片桑、竹、柳,有詩詠之:“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他從少年時代就喜歡種植花木,有《戲作種松》詩云:“我昔少年日,種松滿東崗;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备潜蝗朔Q頌。 宋代著名的教育學(xué)家朱熹自幼喜愛植樹,曾在出生地福建龍溪的住處——“韋齋”四周種了很多柳樹,古詩《韋齋垂柳》對此有生動的描寫:“裊裊柔絲正拂廊,好將垂柳作甘棠!边w居后,仍舊愛樹,朱熹于1170年“在建陽西北七十里蘆山之巔作草堂”,并大種杉樹,他的《中峰杉徑》詩:“盤回山腹轉(zhuǎn)修蛇,橫入山峰小穩(wěn)家。好把稀杉緣徑插,待迎涼日看清華!本托蜗蟮孛枋隽水(dāng)時栽種杉木的情景。 南北大俠杜心五,愛武愛樹,直到晚年隱居澧水河畔包甑山時,每天都親手到別墅“斗米觀”屋后種松杉,屋前栽翠竹,兩側(cè)種花草。幾年后,便是樹茂花盛。并作詩曰:“屋后松杉屋前竹,兩側(cè)花草為吾友”。如今成為澧水河畔一道迷人的風(fēng)景。 愛國名將馮玉祥,一生愛樹如命,他說樹木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之一。他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zé)二十,補栽十棵”。他屯兵北京,率官兵廣植樹木,被譽名“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大量樹木,并寫一首護林詩喻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在進駐湖南常德時,大搞禁賭、禁毒、禁娼運動,對所抓的賭徒、毒犯、嫖客、鴇母首先每人罰栽樹木100棵,然后再行懲處。并詩曰:“栽木為子孫,綠樹自成蔭,人人皆有責(zé),毀者為罪人”。 春日來臨,正是植樹季節(jié),讓我們學(xué)習(xí)歷代名人們那樣“迷醉癡情造綠堆,千古萬古搖清風(fēng)”,栽下一棵棵綠樹,護好一片片綠林。 |
小永遠 發(fā)表于 2014-3-12 12:14
恭喜!您的帖子被推送到首頁了!
米師佗 發(fā)表于 2014-3-14 21:28
謙虛使人進步.
歡迎光臨 隨州網(wǎng) (http://m.windowtintkit.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