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隨天隨地 于 2014-2-17 15:35 編輯
以物證來看曾是個很古老的方國,曾字的寫法也是由簡至繁演進的,早期的曾沒有下下邊的日部,后來為曾,進而演化出繒、鄫、矰等等,至少在商代中期曾國就活躍在漢淮一帶,并與噩國為鄰。殷墟卜辭有“乙未卜,賓,貞立事于南,右從我,中從輿,左從曾!薄案ト肛谀稀钡挠涊d,西周早期的“安州六器”“靜方鼎”等更是明確記錄了周王南征的路線和在曾噩二地駐扎的事實,隨州出土的西周早期的噩侯青銅器群,和大量的曾國青銅器群為此提供了證據(jù),足以證明噩與曾的中心在江漢一帶。
西周時,噩國為南土之大國。因其地處漢水以北、淮水以西,是中原與江淮之間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為西周南疆之屏障,周王室倚以經(jīng)營南方以及控制南淮夷及東夷,因此,頗受周王之重視,常給予豐厚賞賜并與其通婚以籠絡(luò)。也正因此,一旦噩侯馭方率領(lǐng)南淮夷及東夷進行叛亂,聲勢就十分浩大,并曾攻入西周腹地,對周王室造成嚴重威脅。周王雖然同時派遣西六師和殷八師前往鎮(zhèn)壓,仍然不能取勝。最后加派武公的親兵,才取得勝利,可見此次戰(zhàn)役規(guī)模之大、戰(zhàn)斗之激烈。而此次伐噩戰(zhàn)役中,周王命令不僅要徹底消滅鄂侯馭方,連其老幼也一并剪除,表示了周王對噩侯叛亂的深切痛恨,同時也說明周王室對于南疆的重視以及淮夷問題的重要性。噩侯馭方兵敗被擒以后,噩國族衰弱離散,無力立于諸侯之林,顯赫一時的鄂國從此滅亡,而噩國銅器也再未出現(xiàn)。戰(zhàn)后噩國族人被分裂,一部分南逃,成為后來楚國的東鄂土人,一部分北遷,后來成為申國的私屬,也就是申國眼皮之下的西鄂!還有一部分噩人連同部分國土被曾國兼并。
曾國做為噩國的鄰居,不可避免地卷入了這場戰(zhàn)爭,曾國的態(tài)度可能是在自保的同時偏向于周室,難免遭到噩國的攻伐,國力大損,而原來周王室派駐曾國的姬姓公族乘機奪權(quán)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復(fù)國為姬姓曾國,遷都至噩地的隨邑,中原諸國為區(qū)別原來的曾噩二國,稱其為隨國,這就是江漢姬姓曾(隨)國一國二名的來歷。曾國取代噩國原來的地位并被周王室倚重,又陸續(xù)加封一些姬姓小國,組成“漢陽諸姬”,曾國成為控制江漢,鎮(zhèn)守銅道的漢東大國,曾國多次參加了對淮夷的征伐,有曾伯粟簋銘文載:“克逖淮夷,印燮繁湯(陽),金道錫行”,成為周室銅原料的重要來源地,經(jīng)過幾百年的積淀由他的后人創(chuàng)造了曾侯乙青銅鑄造的巔峰時代!
而隨國也許在更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被噩國兼并,成為噩國的城邑!這恐怕要與汾水流域同名的噩、隨、唐、黃、沈等方國有一定的聯(lián)系!
目前唯一明確的鄂侯墓群在隨州,被揀選收集的鄂國青銅器,也證實是從隨州流出的!足以證明商周時期的鄂國中心在隨州南部!因為作為鄂國之君和眾多鄂國公族是不會葬身異國他鄉(xiāng)的!西周偏晚鄂國被周王室剿滅,臨近的曾國順勢占領(lǐng)了鄂國領(lǐng)地,遷都隨邑,擴張為“漢東大國”,史稱隨國!所以隨州中南部的曾國青銅器,只能追溯到西周晚期!曾國青銅器群也是以隨州為中心分布的!
西周早期的“安州六器”“靜方鼎”所說的“曾噩師”,就是曾與鄂交界某處的曾鄂聯(lián)軍駐地!周昭王先后派公族南下,營建征伐“虎方”的營地!而隨州的涢水直接通往江漢交匯的武漢(盤龍城),為水陸并進南下虎方最便捷的通道!“虎方”在江南鄱贛一帶,是當時銅錫原料的主要產(chǎn)地!商代、周代屢遭中原勢力的征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