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wǎng)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隨州網(wǎng) 首頁 文化 隨州史話 志史 查看內(nèi)容

2013三千年隨州大事記

2013-12-25 00:00| 原作者: 隨天隨地| 查看: 101540| 評論: 0|發(fā)布者: 呆萌

分享到:
摘要: 西 周   公元前11世紀初,周武王封同姓40人建國。隨爵為侯,為漢東大國。  春 秋 戰(zhàn) 國   魯桓公六年(前706年),楚君熊通率兵逼隨為其向周王室求尊號,被王室拒絕。  桓公八年(前704年),熊通約會諸侯興 ...
       西 周
  公元前11世紀初,周武王封同姓40人建國。隨爵為侯,為漢東大國。
    春 秋 戰(zhàn) 國
  魯桓公六年(前706年),楚君熊通率兵逼隨為其向周王室求尊號,被王室拒絕。
    桓公八年(前704年),熊通約會諸侯興趣其為王,隨、黃不應(yīng)。熊通伐隨,俘隨少師,與隨結(jié)盟,自稱楚武王。
  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楚武王迫珍、貳與楚結(jié)盟,隨、鄖、絞、州、蓼舉兵反對失敗。
  莊公四年(前690年)。隨向周王室報告楚自立為王,楚怒伐隨,武王歿于軍中,與隨結(jié)盟還師。
    莊公二十二年(前672年),楚君莊敖欲殺其弟熊惲。惲奔隨,與隨襲殺莊敖自立,是為楚成王。
  釐公二十年(前640年),隨率漢水以東諸侯叛楚。楚攻隨,隨與楚媾和。
    昭公十七年(前525年),隨師助楚于長岸大敗吳軍。
  定公四年(前506年),吳破楚都郢,楚昭王奔隨。
    戰(zhàn)國末期,楚滅隨國建隨縣。
  秦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國,隨縣隸屬南陽郡。
    
  新朝天鳳四年(公元17年),荊州林饑,新市(今湖北省京山縣)人王匡、王鳳聚饑民起義,南陽人馬武和穎川人王常、成丹等歸附。數(shù)月間,眾至七八千人。起義居綠林山(今隨州市大洪山)稱綠林軍。
    新朝地皇三年(22年),綠林山發(fā)生瘟疫,綠林軍轉(zhuǎn)移。王常、成丹引一部南行,號“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等分兵北行,稱“新市兵”。新市兵攻隨,平林(今隨州市古城畈)人陳牧、廖湛起兵響應(yīng),號“平林兵”。
  東漢科學(xué)家張衡在縣城東郊筑臺讀書。
  
    太康九年(228年),武帝司馬炎封司馬邁為隨郡王,置隨國。
    太安二年(303年),義陽(今隨州市北境)人張昌聚饑民起義,于隨西大敗晉騎督靳滿,攻克江夏,立劉泥(丘沈)為帝恢復(fù)漢朝,建元“神鳳”,自為相國。嗣后,分兵破武昌,殺太守;攻宛地,斬晉平南將軍羊伊;取襄陽,誅晉新野王司馬歆;克江州和長沙、湘檔、零陵等郡,設(shè)官鎮(zhèn)守。晉惠帝昭令寧朔將軍領(lǐng)南蠻校尉劉弘率陶侃等鎮(zhèn)壓,義軍失利,次年張昌被擒遇害。
    南 北 朝
  西魏大統(tǒng)元年(535年),隨升為州,轄郡、縣。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靜帝宇文闡晉封左大丞相、隨國公楊堅為隨王,建隨國,領(lǐng)20郡。
  隋     開皇元年(581年)隨州改為隋州,隸屬漢東郡。開皇三年(583年),漢東郡撤銷,隋州領(lǐng)隋縣、厥西縣。大業(yè)三年(607年)復(fù)置漢東郡,隋州屬之。   
      
  貞元元年(785年),淮西節(jié)度使、南平郡王李希烈占開封稱帝,國號“楚”,其部將李惠登據(jù)隋州。次年,唐朝安州刺使伊慎攻隋州,李惠登投降。
  乾符四年(877年)八月,王仙芝(亦說黃巢)義軍克隋州,俘唐隋州刺史崔休徵,唐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李福之子率部救隋斃命。嗣后義軍撤離隋州城。
    光化元年(898年)七月,唐忠義軍節(jié)度使趙匡凝跟隨唐江南諸道行營都統(tǒng)楊行密與唐宣武軍、宣義軍、天平軍節(jié)度使朱全忠進行兼并戰(zhàn)爭,朱全忠派兵攻忠義軍,克唐州,下襄州,破隋州,擒隋州刺史趙匡璘。
  
    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史斌率宋江余部再次起義。次年四月,義軍孫琦部焚隨州城。
  紹興四年(1134年),宋淮南招討使李成投降偽齊,從金兵陷鄧州,逼隨州。宋隨州知州李道棄城,李成以王嵩知隨州。五月十八日,岳飛部將牛皋復(fù)隨州,殲滅5000偽齊軍;钭酵踽,押送襄陽處斬。
  開??二月,金兵再破隨州后撤離。
  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宋將劉世興在隨州大敗金兵。
  紹定三年(1230年),蒙古兵犯宋,侵擾安陸、隨州。
  端平二年(1235年)七月,蒙古兵侵犯唐州,宋隨州知州金子才棄城逃跑。次年蒙古兵占隨州。嘉熙元年(1237年)一月,宋京西兵馬都監(jiān)、隨州駐扎程再暹在大洪山抗蒙古兵有功,晉為閣門宣贊舍人、京西鈴轄兼知隨州;
  淳祐十二年(1252年)二月,蒙古兵數(shù)萬攻隨州。
  德祐元年(1275年)五月,行隨州事傅安國投降蒙古兵。宋帝飲命朱端履為隨州知州,州治由州城遷大洪山黃仙洞。十二月,蒙古兵攻破大洪山,朱端履投降,蒙古委朱為隨州知州,仍以黃仙洞為州治,領(lǐng)隨縣、應(yīng)山縣。
    元
  元貞元年(1295年),野蠶成繭亙數(shù)百里。
  至正十一年(1351年),梅丘里人明玉珍集里中千余人于現(xiàn)光山、青林山筑寨起義,捕殺隨州、安陸(今鐘祥縣)、應(yīng)山縣官吏鄉(xiāng)紳。后加入徐壽輝紅巾軍,率部入川。)
  明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朱元璋部將鄧愈領(lǐng)兵攻隨,元右丞相王誠投降。九月,鄧兵挺進大洪山,攻克老馬劉寨,委白圭為隨州知州。
  正德七年(1512年),劉六(劉龐)、劉七(寰)義軍攻隨州。
  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德、顏木修纂《隨志》二卷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刻版付印。書今藏北京圖書館。
  崇禎八年(1635年)三月,張獻忠、羅汝才等11支農(nóng)民起義軍與明援剿總兵官曹文詔部在隨州城激戰(zhàn),失利后轉(zhuǎn)移。
  次年冬,張獻忠、羅汝才部回師隨州,圍攻厲山等集鎮(zhèn)。明巡撫王揚基率總兵官秦翼明追至孤山?jīng)_,其先鋒副將楊世恩領(lǐng)兵3萬于三道河陷于義軍埋伏,僅楊偕數(shù)百騎突圍,其余被殲。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一日,張獻忠、羅汝才部破隨州城外南關(guān)廂,十一日占隨州城。十二日,明監(jiān)紀張大金、副總兵楊世恩領(lǐng)兵攻城,起義軍突圍。
  崇禎十一年(1638年),明兵部尚書總理陜西、河南、湖廣軍務(wù)大臣熊文燦招降李自成義軍,劉國能率部投降,署為隨州守備。
  崇禎十三年(1640年),革里眼、左金王等四營義軍游擊隨州。
  崇禎十四年(1641年)四月二十五日,義軍張獻忠、羅汝才部克隨州,旋撤走。七月二十三日,義軍李自成部再破隨州城。次年春,明巡撫宋一鶴領(lǐng)兵攻隨州,義軍撤退。
  崇禎十六年(1643年)春,李自成取隨州,任汪鷺為隨州牧。明10萬京營兵追擊義軍,于隨之小壩山遇大雨,衣甲火藥盡濕,義軍乘機四面沖殺,明軍死亡無數(shù)。后義軍走厲山,其右隊克安居,破長慶堡,駐扎運糧。明軍追至,義軍犧牲千余人,余部會合主力,撤離隨州。
  
  康熙六年(1667年),劉霦纂修的《隨州志》四卷刻版付印。書今藏北京圖書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張璿纂修的《隨州志》十八卷又首一刻版付印。書藏北京圖書館。
  嘉慶元年(1796年),襄陽白蓮教首領(lǐng)王聰兒(女)率眾起義。二月,義軍由棗陽進入隨西進行游擊活動。次年二月轉(zhuǎn)戰(zhàn)隨北,三月二十八日與清軍激戰(zhàn)失利后撤離。
  咸豐四年(1854年)三月十八日,太平軍由應(yīng)山進入隨州,攻破州城,后轉(zhuǎn)安陸府(今鐘祥縣)。四月,太平軍返隨,攻占雙河、茅茨畈、朱家集、澴潭后離去。次年四月十四日,太平軍殿右三十檢點陳玉成部由德安府(今安陸縣)攻襄陽,途經(jīng)隨州時與清西安將軍扎拉芬戰(zhàn)于小淅河。次日,又戰(zhàn)于五里鋪。清軍潰敗,扎拉芬斃命。五月九日,太平軍攻隨州城,失利后撤離。
  咸豐五年(1855年)七月,涢山鄉(xiāng)落湖里趙家臺(今長崗店)人趙邦壁率饑民起義,建國名“后宋”,攻隨州、京山縣、棗陽縣和襄陽、安陸(今鐘祥縣)、德安(今安陸縣)等府。次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清兵圍攻大洪山,趙邦壁陣亡,義軍余部突圍至鄂西山區(qū)。
  咸豐十一年(1861年)二月二十三日,太平軍將領(lǐng)范立川率部攻占隨州城,三月一日陣斬清花翎都司戴曜堂(隨州北鄉(xiāng)人,人稱戴九)。三月二十六日,清軍漢陽營水、步、騎兵數(shù)萬扎營三層包圍隨州城。七月十四日,捻惲蘭二順部破清營與太平軍會合守城。清軍攻城數(shù)月不下,十月一日以太平軍叛將劉維禎盜用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命令詭取隨州。
  同治元年(1862年)閏八月五日,太平天國扶王陳得才統(tǒng)眾10余萬由棗陽至隨,經(jīng)西南村鎮(zhèn)進入京山。九月二日回師隨西,由唐縣鎮(zhèn)至隨北入桐柏縣。
  同治二年(186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國梁王張宗禹率部由棗陽入隨圍州城。次年二月一日清援軍至隨,太平軍撤圍往河南轉(zhuǎn)移。途中,于三月二十日在耙山寨大敗清追兵。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二十七日,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會合張宗禹部回師隨州。四月四日,清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率兵至隨。次日太平軍撤往安陸。
  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二十八日,捻軍數(shù)支由鐘祥、京山攻入朱家集、安居、茶庵,兵臨州城。時清陜甘總督左宗棠帶兵過境,捻軍撤往應(yīng)山縣。
  同治八年(1869年),文齡、史策先等修纂的《隨州志》32卷又首一卷刻版付印。書藏隨州圖書館。
  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人任修本(華名)來隨州“施藥布道”,西醫(yī)西藥始傳隨州。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漢口郵政總局于州城北設(shè)立隨州郵局。
  光緒三十年(1904年),鄉(xiāng)紳朱海謙在安居店香云寺(今安居鎮(zhèn)糧管所處)創(chuàng)辦隨州初等小學(xué)堂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十一月下旬,隨州革命黨人吳少伯、李亞楠赴湖北軍政府報告隨地革命形勢,被委為民團長,護送民國隨縣知事李光炎赴隨,策劃反正未成

路過

雞蛋

雷人

握手

鮮花

最新評論

講述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四)
城東舊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歷經(jīng)一年多漢口孤兒院的艱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時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三)
第三章 母子漢口逃難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現(xiàn)實,及鄉(xiāng)鄰們各種共產(chǎn)黨革命傳聞,給寄居外婆家的母親一...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二)
開篇以〖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為題.以兩個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節(jié)點為引,寫【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專欄
個人專欄建設(shè)中…
隨網(wǎng)文化頻道近期將推出個人專欄,歡迎推薦或自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