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網(wǎng)

 找回密碼
 注冊會員
隨州網(wǎng) 首頁 文化 隨州史話 志史 查看內(nèi)容

安居(古曾國)故都城遺址

2011-8-6 00:00| 原作者: 老三屆| 查看: 102849| 評論: 0|發(fā)布者: 呆萌

分享到:
摘要: 曾(隨)唐三代故都隨州 來 源:《話說古都群》 作 者:張軫 時 間:2010-7-2 隨著古城江漢聞,嘆為觀止曾侯墓 隨州位于湖北省北部,省轄市,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相傳是炎帝神龍氏發(fā)祥地之一,但有史可考的建都始于 ...

 

曾(隨)唐三代故都隨州
來 源:  《話說古都群》   作 者:  張軫   時 間:  2010-7-2


隨著古城江漢聞,嘆為觀止曾侯墓    隨州位于湖北省北部,省轄市,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相傳是炎帝神龍氏發(fā)祥地之一,但有史可考的建都始于西周,先后有三代政權(quán)建都,最著名的是曾(考古證明)或隨(古書所載)國。因在隨州發(fā)現(xiàn)“曾侯乙墓”而聞名江漢,因曾侯乙墓出土精美無比的編鐘而蜚聲海內(nèi)外。
建都史簡表:


  
周代曾國有三:一在山東蒼山,一般作鄫(見蒼山條);寧一在河南南陽盆地,又作繒;這里是第三個曾國。第二和第三個曾哥相距不遠(yuǎn),都是姬姓,也許是同一國但建都有先后。該國始封于西周初,且國家較大,據(jù)《左傳.桓公六年》記載:“漢東之國隨(曾)為大。”歷年在湖北、河南許多地方出土過曾國銅器,據(jù)統(tǒng)計有32批共300件以上,可見其影響十分廣泛。春秋時曾(隨)與楚國關(guān)系密切,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吳軍破楚郢都,昭王即奔隨逃難。楚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曾侯乙死,慧王還專門鑄造編鐘作為喪禮。戰(zhàn)國中期曾(隨)與楚國關(guān)系惡化,約在楚懷王元年(公元前328年)曾(隨)國被楚兼并。春秋是隨州境外還有唐及厲(賴)二小國,都是從中原遷來。唐是晉第二代國君燮父的后裔所建,姬姓.遷來年代不明,公元前506年曾助吳攻楚,次年吳軍退后楚立即滅唐。如鹿邑條所述。厲又稱賴,系姜姓厲山氏或神龍氏之后,原建都于今河南鹿邑,于春秋早期(公元前7世紀(jì)初)遷入隨州。據(jù)《左傳.昭公四年》記載,在公元前538年,楚“以諸侯滅賴”,賴自知不保,“賴子面縛銜壁、土袒、輿櫬(抬棺材)從之造于中軍”投降。楚王從大臣諫,“親釋其縛,受其壁,焚其櫬”,將賴國軍民遷于鄢郢,從此厲(賴)國不再見于史籍。楚在此置隨縣,西魏升隨州,民國廢州為隨縣,公元1979年撤縣設(shè)市。

曾國故城    在市西18公里安居鎮(zhèn)北。城有內(nèi)、外二重,內(nèi)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90米,東西寬170米,劣土城墻底寬10米,殘高1米,東、西、北三面保存較好。城外壕寬10米。外城破壞嚴(yán)重,遺跡不清,南北約長1300米。故城內(nèi)外有劣土建筑臺基和墓葬。在徐家嘴發(fā)掘出一座東周墓葬,銅器銘文有“曾孫都尹法”,證實墓主為曾國貴族,該古城應(yīng)為曾國都城。但故城實在編于春秋早期,以后曾國都城移于今城區(qū)。
 
擂鼓墩古墓及曾侯乙墓    在城西北2.5公里,相傳春秋時楚莊王曾擂鼓于此,因而得名,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這是一座南北長1000米,東西寬200米的岡丘,有戰(zhàn)國時期曾國墓葬百余座,已清理30余座,出土文物數(shù)萬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曾侯乙墓及另一座國君墓。曾侯乙墓在東團坡上,為大型巖坑豎穴木槨墓,墓室長21米,寬16米深近20米。墓室中用巨木隔為4室,東側(cè)為主室,其中置雙層彩繪漆木套棺。墓中銅器銘文記載墓主“曾侯乙”為曾國國君,葬于楚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墓內(nèi)殉21人,均為青少年女性,殉人均有陪棺。墓內(nèi)隨葬文物達(dá)15 404件之多,上有銘文12 696字。其中青銅器36種134件,包含九鼎八簪,已超越諸侯國禮制,且有兵器8中4777件,說明當(dāng)時曾國仍較強盛。出土銅器制作之精令人嘆為觀止,其中哦一件用失蠟法制造的銅尊尤其精美絕倫。隨葬樂器也極為罕見,有編鐘、編罄、鼓、瑟、琴、排簫、篪等8中125件,顯示曾侯曾擁有龐大的宮廷樂隊。編鐘包括紐鐘19件、甬鐘45件、楚王送縛種1件,編鐘上共有銘文 2 800余字。編鐘分為三層九組懸掛于鐘架上,最大的一件甬鐘重203公斤,最小的的 一件紐鐘重2.4公斤,是世界上已知件數(shù)最多,總重量最大而制作也是極為精巧的古代青銅編鐘,發(fā)現(xiàn)時曾轟動海內(nèi)外.墓中還出土竹筒240于枚,有6 600余字,具有史料價值,一只一箱蓋上繪有周天二十八宿的全名,這在時間上也屬最早。因此,一座曾侯乙墓實際上就是一座文物寶庫。2號墓在曾侯乙墓西側(cè),亦為巖坑豎穴木槨墓,棺槨已殘,出土文物2 770余件,其中銅編鐘36件。據(jù)墓葬規(guī)格、規(guī)?,也應(yīng)是國君墓,但時代較晚,屬于戰(zhàn)國中期時代。估計此時曾過已衰,應(yīng)此該墓規(guī)格比曾侯乙墓小了許多。,隨葬品大大減少,曾侯乙墓出土兵器四千余件,而次墓一件也沒有,時代當(dāng)為公元前4世紀(jì),距曾國滅亡已經(jīng)不遠(yuǎn)了。





路過

雞蛋

雷人

握手

鮮花

最新評論

講述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四)
城東舊事~~我的少年 我和姐姐歷經(jīng)一年多漢口孤兒院的艱辛,回到外婆家的稻草屋,時光到了1950年,...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三)
第三章 母子漢口逃難 流浪少年的活生生現(xiàn)實,及鄉(xiāng)鄰們各種共產(chǎn)黨革命傳聞,給寄居外婆家的母親一...
百姓家史——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二)
開篇以〖淅河鐵橋上空的槍聲〗為題.以兩個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節(jié)點為引,寫【百姓家史】.家庭,往往是...
專欄
個人專欄建設(shè)中…
隨網(wǎng)文化頻道近期將推出個人專欄,歡迎推薦或自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