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志》中所繪古青城的東門與近圣門、不知何故、都沾連在一團了. 這樣子就有兩種可能:一是青城的稱東門,土城的稱近圣門. 二是東門與近圣門實際上是一座門,不過是大名與小名(俗稱)之區(qū)別稱號.可為什么又畫上兩個 ...
古城墻及護城河。據(jù)清同治《隨州志》記載:隨州城利用西魏、北周以來的舊址而建城池,最早的記載見于宋時隨州知州吳柔勝(1208年在任)。原為土城,明朝洪武二年,守御鎮(zhèn)撫李富等始建成磚城。明朝成化十五年(1479年 ...
隨州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歷代英才輩出,文人薈萃。今天,在下老三屆,發(fā)尋古跡之幽思、【名城尋蹤】探尋隨州歷史遺跡,為歷史名城家鄉(xiāng),神韻隨州,盡一點綿薄心力.同時,吸引隨州網(wǎng)上友友,眾人 ...
隨州(suízhōu)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fā)祥地之一。作為炎帝神農(nóng)故里,這里開啟了華夏5000年的農(nóng)耕文明;為編鐘古樂之鄉(xiāng),隨州出土的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授予“中國編鐘之鄉(xiāng)”號。隨 ...
楊汝梅(1879或1882—1966年)字予戒、玉階,湖北均川趙家沖人。清末舉人。1903年赴東京高等商業(yè)學校留學八年。 清末曾任度支部主事。北洋政府時期歷任財政部制用局會辦,審計處第三股主任審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 ...
離休干部林子春先生,今年80高壽.三十多年前,他在原隨縣《摘帽辦》為"右派份子"摘掉帽子工作時,我就與他相識.電話約我去他家教他用電腦在【隨州網(wǎng)】發(fā)帖.去他家后,看到他整理的《林氏家譜》和著書《晚霞情韻》,佩 ...
一九三八年農(nóng)歷九月十二日,侵華日軍第二師團,從應(yīng)山廣水來到淅河駐扎;一九三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又增駐一支野炮隊;直至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陽歷),才迫使投降離開淅河。他們在淅河整整盤踞了七年。當時日軍警備 ...
不忘9.18 日寇轟炸隨縣城罪行 1939年清明節(jié)前一天,中午時分,兩批次27架次日寇雙翼轟炸機,飛臨隨縣城關(guān)上午,低空俯沖,日寇空襲中共投炸彈,燃燒彈150多枚,死傷平民800多人,毀房無數(shù).....
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我國東北境內(nèi)的日本關(guān)東軍精心策劃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拉開了日本對華戰(zhàn)爭的序幕。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1950年3月29日清晨,我在所里審查汽車站旅店往宿登記時,來人告訴我一條信息,公路上有人被殺死了.地點: 襄花公路(襄陽~孝感花園)小東關(guān)汽車站南500M(今鹿鶴市場長征水果批發(fā)附近).我立即向所長報告.不一會,縣公安局 ...
從1950年冬開始,在全中國范圍開展了鎮(zhèn)壓反革命運動。運動打擊的重點是土匪、特務(wù)、惡霸、反動會道頭子和反動黨團骨干分子。為了加強對運動的領(lǐng)導(dǎo),1951年2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反革命條 ...
六十年前,全隨州城區(qū)社會治安僅由一個派出所管理.全所干警20人(含一名炊事員).干警工資報酬按部隊供給制執(zhí)行;吃飯穿衣不要錢.每人發(fā)一匹白布(約30M),一床單人蚊帳,鋪蓋被褥,兩套制服及內(nèi)衣.每月發(fā)生活津貼二元中州票 ...
附注:第一人稱我,系作者張道揆先生) 1949年2月,我在國民湖北省第三臨時中學讀書,因武漢解放后學校仃辦而返家.回隨后3個月的一天,在縣城偶遇老表楊光發(fā),身穿黃制服,頭戴五角星解放軍8角帽,高興地對我說:"我在 ...
細數(shù)隨州歷史事件(清朝部分)。
范縣長的旗子是他走訪基層流動辦公的標志,他走到哪兒,哪兒就是縣政府,不計環(huán)境簡陋,坐下來就辦公,解決民眾向政府提出的各種困難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