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談吐中的禮性講究(上)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隨州當然也在其內(nèi)。不過隨州人把禮節(jié)禮貌稱為“禮性”,這一字之差,就把隨州人的文明檔次提高了好幾個百分點!岸Y性”是把那些外在形式上的講究化為內(nèi)心修養(yǎng),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心美,外表上的點頭哈腰、阿夷奉承,那不能算是禮,而是拍馬屁;“嘴里喊哥哥,腰里掏家伙”則離禮更遠,只能被稱為陰謀家、兩面派。 隨州人的禮性多。但真正懂禮性的人,大多是一些手藝師傅和鄉(xiāng)間知客先生,還有一些識文斷字的老農(nóng)們。我這里只談方言中的一些講究,至于社交中的各種舉止,那是民風民俗中所要探討的,這里只能略去。 吃飯就是吃飯,為么事叫“向偏”? 如今發(fā)達了、進步了、有點西洋化了的大都市,在人與人見面打招呼時,開口都說“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出手就是擁抱、握手或日本式的打躬彎腰。這當然是很禮貌的表示。經(jīng)濟全救化后的世界禮儀格局,很可能會在聯(lián)合國科教文衛(wèi)組織的主持下,出臺一些新規(guī)則,要不,在國際關系日益復雜,外事活動更加頻繁的今天,一些經(jīng)常出訪的總統(tǒng)和高層官僚們,整天就得學習外國禮儀,這也太煩人了。不過那只是少數(shù)人的事。而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還是長年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習慣了自己的交際方式,是不會理睬什么國際規(guī)則的。問題是我們有些舞文弄墨的文人們,總想引領時尚,試圖干涉和改變?nèi)藗兊摹安涣肌绷曀。譬如,我們從各種傳媒上看到,很多時尚文人,采取很多藝術方式嘲笑我們中國人見面的開場白:“你吃了沒?”笑后便大罵自己的同胞,是一個只知道吃的俗而又俗的民族典型。好像他們生下來就不食人間煙火似的!懊褚允碁樘!”這有什么不對?不吃你怎么長大?不吃你又怎么能坐在那里寫文章罵人?難道像孔乙己一樣,寒酸得雖只有站著喝酒的份,卻還要穿著破長衫來擺譜?那譜擺得起來嗎?何況百姓們的這句問話,并非是他們認識的那么簡單,若讓一個老農(nóng)來跟他們上一課,那些嘲笑者們馬上就會把頭夾到裃襠里,慚愧得無地自容! 某天清晨,當我們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碰見兩個放;蚴凹S的老人時,他們打招呼的第一句話就是:“老伙計!你起得早!吃飯了沒?” 另一個回答:“‘向偏’了!你呢?” “我是‘告(叫)花子放不得隔夜食’,昨黑了就‘向偏’了!” 這話即幽默,又十分有禮性。那么,這禮性在哪兒呢? 我的一個朋友是木匠。他的師傅給他講了自己的一樁事,目的是拿他的例子來教育下一代。他說他在當學徒時,與幾個師兄弟一塊,跟師傅出門去為一家大戶做水車。當年打一部六人頭的大水車,是很了不得的事,主家為此專門備了一桌酒席。然而吃飯時,師傅卻把徒弟們統(tǒng)統(tǒng)趕到一邊去,只他一人很威嚴地坐在席上與主人喝酒。這是“師道尊嚴”,徒弟們不敢諞嘴。主家看不過,就說:“小師傅們不喝酒,可以讓他們上桌咽菜。 睅煾稻驼f:“都夾點菜到一邊吃去!”朋友的師傅當時年齡很小,夾了一點菜后,就躲到大師兄背后吃。師傅突然從坐位上跳過來,一“擂骨頭兒”鑿到他頭上:“好沒教育!怎么能在人家背后吃?那是吃人家的力氣!”朋友的師傅從地上爬起來,又走到師兄對面,還沒蹲下,師傅又吼起來:“也不能正對著別人吃,說起話來,痰噴到別人身上,也沒有禮性!”這個故事就說出了“向偏”的全部內(nèi)容,里面包括三層意思:一是不能正面對著人家吃飯,防止唾沫星子濺到別人臉上或碗里;二是也不能正對著別人的后背吃飯,那會吃了別人的力氣。這里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我也說不清楚。據(jù)師傅們講,背屬陽,陽氣是人體的營衛(wèi)之氣,也就是力氣;三是“向偏”也有“向隅”的意思,即背著人、躲到一邊吃。這里又分兩層意思:一層是可能自己的“場合(飯菜的質(zhì)量)”沒得彩,端出來不玩人;二是人的吃相不好看,有人嚼東西,舌頭“咂”得叭叭響,像豬吃食一樣難聽;有人吃東西特別快,像剛從牢里放出來一樣狼吞虎咽;有人喝湯喝得“呼呼”響,能把房頂喝塌……避開別人也正是自尊的需要。一些有講究的師傅,一日就吃三頓正餐,從不吃零食。而徒弟年紀輕,飯量大,端起大海碗就能甩幾碗,那也不打緊,師傅理解,你大可放開肚皮吃,但是“吃飯不是筑墻,咽菜不是放羊”,你得吃文明點,吃相不好,小心師傅的“擂骨頭兒”鑿過來。嚴格的師傅也不允許徒弟邊走邊吃東西,尤其是靸著拖板嗑著瓜子,小心他的“擂骨頭兒”又鑿過來!跋蚱奔从卸Y性,又很文雅,怎么不應該提倡?而現(xiàn)在有些人不懂這種規(guī)矩,張口就問:“呷了嗎?”回答的人也不轉(zhuǎn)彎,而且還厚著臉皮“嗷食”著說:“怎么,想請我搞一頓?”這就是老人們常罵的那種人:“狗子過門檻——嘴在前頭!” “吃”是人的第一件大事,規(guī)矩也實在是多得不得了。坐席有上下席,上席又分正位和陪位。吃好了還得雙手拿著筷子滿桌遶,嘴里還連連說著:“慢慢吃!慢慢吃!”為什么你吃好了,還叫別人慢慢吃?說是講禮性,還不就是嫌人家像個牛肚子,吃得多嘛!若真慢慢吃到最后,你又會笑人家“趕雞子”。不過,你確實人坯子壯,飯量大,別人也看得清,為了吃飽肚子,你也顧不得“趕雞子”、趕鴨子了,不過最后還得說句撿面子的有禮性的話:“你們都沒吃好,總算我一個人吃贏了!边@時大家都看著他,其實是看他拿筷子遶得有沒有規(guī)矩。若亂遶一氣,大家便知道這人原本是個“老遶”、“咚咚嗆兒”、“半轉(zhuǎn)兒”、“飯桶”,此后便不會再理他。若遶得有名堂,說明這人故意“趕雞子”,以表示對別人的尊重。那筷子該怎么遶才正確呢?父母俱在,就左手握筷,右手擋在筷子頭前——這叫還沒出頭,有父母管著呢;若父親已逝,母親健在,就左手握筷,右手掌便掌心向上平攤在筷子下面——這叫天(父)塌了,地(母)還在支撐著這個家;若母親先逝,父親健在,就左手握筷,右手掌心向下蓋在筷子上面——這叫地(母)陷了,天(父)還遮護著這個家。若父母都不在了,你就可以拿著筷子隨便遶——這叫無法無天,自由自在地生活。 重點方言詞匯:向偏(有偏) 擂骨頭兒 玩人兒 嗷食 老遶 本來路在腳下,憑么事說“路在鼻子底下”?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西游記》中的主題歌總在我們耳邊回響,鼓舞著人們勇敢地去面對生活,大膽地走自己的路。電影《紅高梁》中“妹妹你大膽朝前走!朝前走,莫回頭……”也是讓人大膽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濒斞敢舱f:“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边@都是讓人大膽地去開拓人生之路。但也有些偉人看得很現(xiàn)實,黑格爾就說過:“我把《圣經(jīng)》中的一句話視為自己的指路明星:先覓衣食,方可領略天國樂趣。”隨州人也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志向,但向來不著急,先沿著已有的老路走下去,從小事做起,從身口做起,所謂“兩腳忙忙走,為的身和口!敝挥薪鉀Q了吃飯穿衣問題,才能再去解決更大的精神需求問題。 “兩腳忙忙走”,但不能盲目走!凹液腿f事興”,兩個人決不能一個鼻子朝東,一個鼻子朝西,那樣,越走越遠,就根本沒有奔頭兒。即使齊心協(xié)力朝著一個方向奔,也仍然存在著問路問題。偉人毛澤東早就說過:“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單埋頭拉車不行,還得抬頭看路,張口問路。否則,到了目的地你還在往前拱,那就糟了,拱過頭了,很可能會出危險。真理和謬誤僅隔一步,再往前挪一點,也許你就要掉進懸崖里。 不管是誰,那怕是個見多識廣的旅行家,天下的路他也走不完。“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他也只是一個“知”,缺少的是具體的“行”。故而所有的人都存在著一個問路問題。問路怎么問?“鼻子底下是大路!”就看你的嘴巴了。 “喂!到祝家莊怎么走?” 好沒禮性!這種問話肯定沒人理睬。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即使不知名姓,看老人稱長輩,看平輩稱兄弟,看兒童稱小朋友總可以吧!只要嘴巴甜一點兒你就少吃一些虧?捎腥朔磳φf,如今的人才不信你那一套呢!你即使嘴巴甜如蜜,也并不一定能得到一個甜甜的回報。往往你去東邊,他卻故意把你指到西邊。出什么邪門了?沒有!他是為了討個樂子。原因是,你也許長得帥(是女人也許長得靚),也許像大款、像官員、像明星,總之你比他強,就有意迷(méi)你一伙子;更有可能你比他弱,那他就是成心要欺負人!這些人的心理肯定不正常。沒辦法,社會不平衡,產(chǎn)生了一批心理不平衡的人。他就是這樣生活的。不要說人心不古。古時候又怎么樣?“十里路上無真言”!這也是老說法。典藉上也有例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寫道:“上下相蒙!币彩腔ハ嗝,互相哄,互相騙。人性的弱點! 這樣一說,“鼻子底下是大路”就不成立了。問題是,你要問對人!皢柭穯柪先。”老人心慈,知道“在家般般好,出門事事難”,能體諒人;老人路熟,知道“哪里彎,哪里拐,哪里的剌狗林不能踩”;老人積福,知道自己“離天遠,離土近,多做善事添壽命”;老人也想表現(xiàn)一下自己,他一肚子經(jīng)驗沒地方用呢,總想找人吐吐。 別以為“鼻子底下是大路”單指問路。你的前程是路吧?你的工作目標是路吧?你的家庭建設是路吧?你的一切的一切,都得有一條可行的路子走。怎么走?光靠你一人摸索不行,需要問朋友、問長輩、問家人、問高人。誠心誠意地問,客觀真實地問。 問和答是一致的,有時答還應該放在最前面。你看到一個人正在做事,就主動走過去幫忙,先答理人家再提問,你就會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回答。然而當代人的疑心重,先答理人家就得先讓人家打消顧慮,還沒張口就讓人懷疑你有不可告人的企圖,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出門由路!”這是我們隨州人留客的一句口頭禪,“糍粑屁股”的人,便順水推舟,賴著不走了。其實,由路、由別人來主宰你的行為,這話怎么說也說不通。若真是那樣,“張騫通西域”肯定通不了,“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也絕對取不回,“鄭和下西洋”也永遠下不成……命運只能由自己主宰。即使處于惡劣環(huán)境中,也可以從鼻子底下的這張嘴巴中找到出路!耙娒礃拥钠兴_填么樣的顏料”,“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都是策略。見人說鬼話,人家把你當鬼打,死路一條;見鬼說人話,鬼就拿人的魂魄,也是死路一條!叭思野涯惝斎丝,你卻裝鬼嚇人”,遲早會完蛋;“人家把你當鬼看,你自己也把自己不當人”,悲劇當場兌現(xiàn)。曾仕強在他的《人性管理》中有一句話很精彩:“堅持說實話、有話就說的多半死得很慘;如果你的原則是要騙人說假話,那就死得更慘!彼岢俺纸(jīng)達變”,心里要堅守著自己的原則,而嘴里表達時卻要圓通。目的還是要落實自己的原則。這就太要水平了。祖輩們教給我們問路的方法,靈活處理卻靠你自己的智慧。所以人要“漕”。“漕”就像漚肥、沃糟殼子一樣,受熱、受冷、受煎熬,受盡各種磨難后才能成為有用之材。 重點方言詞語:糍粑屁股 出門由路 十里路上無真言 鼻子底下是大路 在家般般好,出門事事難 見么樣的菩薩填么樣的顏料
社交談吐中的禮性講究(下) 臉面能值多少錢,憑么事借東西不留借據(jù)? 隨州人很講面子。正因為太講面子,便特別強調(diào)別人對他的關注。一句很平常的“你怎么不看我?”隨州人有三種問法:①“你怎么不瞄我?”強調(diào)的是你要過細地看他,瞄準他;②“你怎么不張我?”強調(diào)的是要你帶著尊敬的眼神長時間地望著他,張望他;③“你怎么不睬我?”強調(diào)的是你要把他當一回事,好好理睬他。這就把極平常的看一眼,弄得很不平常了,很復雜化了。稍不小心,你就因眼光照顧不周而把人得罪了,事后你花去很大的精力還不能補償?shù)轿。這種例子在隨州屢見不鮮。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敝v臉面的人,盡管活得很累,但活得有尊嚴。他們的社會信譽高,人脈旺,人緣好,很受人抬舉,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讓對方有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他們見到別人有困難,能幫忙的有多大個勁就使多大個勁,別人見到他們有困難,也是同樣如此。然而他們真有困難卻又極少外露,總是自己暗中掙苦中熬。他們也難免向人借東西,但只要張口,話決不會掉地下。三五天后,借你一尺老棉布,還你一條紫羅綾;喝你一杯紅糖水,謝你一壇老白干。所以他們出遠門容易交朋友,在家鄉(xiāng)容易佮伙計。 講面子的人,為的就是撐門面。所謂“老門老戶的”,強調(diào)的是祖祖輩輩講面子,出不得差錯,丟不得人兒。講面子的人,活著就得頂門戶!罢l家的大門都不是開在屋脊上”,只要朝向大路,就得與世人來往。所以親戚朋友家的紅白喜事、大情小禮,都必須到場。那怕七老八十歲,挑不動款不成,掙一分錢難上難,可他們砸鍋賣鐵也得去,所謂“人情大于債,頭頂鍋娃賣”。可憐他們老態(tài)龍鐘、豁牙露齒、破衣爛衫、鼻膿饞稀,滿屋客人就數(shù)他寒磣,但他站在人前人后,誰都“說不折(shè)”。我每每見到這樣的人,就肅然起敬。講面子的人,很注意鄰里和氣,都是“隔壁子隔鬧的”,遇事總是讓三分,凡是能糊團圓的,那怕自己吃點虧也要把事搞團圓;平時更注重鄰里間相互照應,所謂“遠親不如近鄰”,總不能為缺個糞瓢兒而跑個十里八里去親戚家借?“與人方便,于己方便”嘛! 講面子的人,瞧不起“低三下四”的癩臉皮。也瞧不起“驢子屙屎外面光”的人,更瞧不起“狗鼻子上插雞毛——裝鼻子弄象(相)”的人,有就是有,無就是無,干麻硬正,實話實說。其實別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不看鍋里粥,只看臉上肉”,喊窮喊得再響也沒用!凹依镉悬S金,隔壁有戥秤”,怕露富而藏手藏腳,再怎么藏也藏不住狐貍的尾巴。別人不說是不想說,并不是心里沒數(shù),“不甩球你”就是潑你的大面子。即使是欠人家的債,也要做到“有錢把錢,無錢把言”。 講面子的人,性格大多很直巴。他不怕得罪你,你“臉一皮,百事大吉”,他就當場“玩你的甲子乙”(這是個縮尾句,“甲子乙丑”,省去丑,就是叫你丟丑)。有人一輩子就是“驢子抵角——使臉挨”,他不怕你“玩甲子乙”,也不怕你撕面子。講面子的人也拿他們沒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好歹不理他。這種人隨州人都“不作”!白鳌,在隨州有一種特殊語義。這里“不作”不是指不作厚臉皮的人,而是看不起,完整地說,叫“不作見”。也是一種縮尾句!澳窘车袅思伊恪獊G鑿(作)”,是指事情干得不伸腿,讓人笑話。這里“丟作”就是“丟臉”、“掉底子”。還有一個詞叫“積作人”,實質(zhì)上是“譏作人”,在快讀中“譏”發(fā)生了音變(這在后面的語法中再詳說),“譏作人”是指故意夸大事實來反諷取笑他人。“作踐人”,則是用惡毒的話語踐踏蹂躪別人的意思。這一系列的“作”,全取貶義。這種貶義與上海專指女人“嗲聲嗲氣”的“作”不同,上海“作”的范圍窄,而且女人還“作”得有點可愛;隨州的“作”單獨用并無特殊指謂,它必須與不、丟、譏等具有否定或貶義的詞結(jié)合成新詞后,才具有貶義。但也有與非貶義詞結(jié)合而成的,如“做作”、“作踐”等詞也具有貶義性質(zhì)。這也要看場合,所謂語境不同意義不同。 面子是個人掙來的,有時也是別人送來的。一幫人聚會,別人推你坐上席,這當然是給你面子。你也許有資歷、有地位、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各種資源,有坐上席的各種條件。但說不定這里面有比你更牛的人,“真人不露相”嘛!人要自己識相,別人給足了面子,你就得好好保全面子。不識相的人,以為人家巴結(jié)他、求乞他、怕他、敬畏他,那他就完了。“人不求人一般高!”大家都是講臉面的,人家給你大面子,你得多少顧及一下人家的小面子。所謂互相抬樁、互相捧場,雖有逢場作戲的因素存在,但大多數(shù)人心理是純正的。那怕他有生理缺陷或突出弱點,對于他送來的掌聲你也得表示感謝。假若你不識好歹,或懷疑別人用心不良,來一句“矮子矮,一肚子拐”,這就是成心拿人家的短處潑人家的面子,要是碰到拿破侖,他就會說:“誰要跟我比高低,我就先砍了他的腦袋。” 自己講臉面,也很顧及別人的面子。毛家棚有個七十多歲的老赤腳醫(yī)生,大家都叫他熊先生。外村有很多人都大老遠地跑來找他看病,這固然是相信他的醫(yī)療經(jīng)驗,但更重要是圖他的便宜。往往打一針要比鄰村的醫(yī)生便宜兩三塊錢。他勸那些來看病的人說,我早就不算勞動力了,若是搞集體,出一天工,隊里至多給我5個工分,所以閑人只挦個油鹽錢;你那里的醫(yī)生是個拿12分的滿勞動力,養(yǎng)一大家子人,若像我這樣收費,他一家人都得餓肚子,那還不如把店關了出去打工的好!再說你們跑這么遠也不劃算,耽誤的功夫還不止賺這兩個錢。到底本村方便、熟份、早晚有個照應,我勸你還是就近就醫(yī)好!他這話又實際、又真誠、又讓自己臉面增色,又維護了別人的利益和尊嚴。后來他走親戚打臨村醫(yī)生門前過,人家連拉帶扯地把他拽進屋里好肉好酒地待,臨了用摩托把這個喝得暈暈忽忽的老頭送回家。 老說法:“同行是冤家!”你看生意場上,吵架、打人、戳尖、賣拐、摳溝子、挑是非……要什么有什么。都恨不得自己稱王稱霸、獨占鰲頭、所有金錢都流進自己的統(tǒng)褂里。而今商業(yè)道德的重建,就是要從這些傳統(tǒng)文化、典型人物身上吸收營養(yǎng)。一個讓人哧笑不已的流行現(xiàn)象是:有人奉行“臉皮厚,不蹋瘦”的處世原則。他們的身影出現(xiàn)在各種場合,啜吃啜喝,干粘(上聲,讀展)強拿硬要,你不給,還說你慳、小氣、舍不得,當著眾人的面端出你八百年前的“餿豆腐冷饃饃”,讓你下不了臺。講面子的人最怕這種人,往往被他們戲弄得狼狽不堪,到頭來,還是挑最好的打發(fā)他們走。那種人辦事也有一個好纏勁,總是嬉皮笑臉,軟纏硬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一般人的處世方法也是“侈手不打笑臉人”,最后還是滿足了他的要求。那種人也愛出風頭,只要逮到機會,便大手大腳,大吃大喝,大吹大擂,大展威風,大打出手,特會玩人,玩總?cè)耍娴冒涯懔涝谝贿,玩完還得該你掏腰包。誰碰到了那種人就算誰倒霉,你就自認是被鷹子叼走了,狗子拖走了,白叉子掏走了。不過那樣的人一旦被識破,就不會再有第二回了。 講面子不等于愛面子。講面子的人是把要做的事、要見的人,事先考慮周全、拿出盤子,免得事到臨頭出洋相;愛面子的人,裝得胸有成竹,做起來頭緒零亂。出了錯不是瞞,便是推,而且別人還不能說。一旦被領導發(fā)現(xiàn)挨了批,幾日幾夜吃不好、睡不著,頭埋在裃里,臉杵在地下,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話還得說回來。講面子的人面子再大,你向人家借錢借物,或人家向你借錢借物,都還得打條子。如今是法制社會,講的是證據(jù),時間一久,債主訛詐加碼加息,借者耍橫賴賬賴毛,你空口無憑,跳到黃河也洗不清,豈不毀了你一生好名聲? 重點方言詞語:老門老戶 隔壁子隔鬧 遠親不如近鄰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臉一皮,百事大吉 “日白團”就能日出正經(jīng)事?鬼話吧 “日白團”現(xiàn)在成了隨州的土特產(chǎn)。實際上“日”隨州人讀“兒”,這里讀成“ri”,那是借用了普通話而已,要不然就得用一個很臟的字眼,那就有傷大雅,影響到精神文明建設這個大問題。如此寫來,大家一看便心領神會,同時也說明方言在向通語靠近,有一種趨炎附勢的感覺,還有一種戲弄玩味的小幽默呢。 其實“日白”這詞是外來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前,我們都沒聽說過。大人們在教訓娃子多嘴多舌時,就罵一句:“油騙賊(罪)話”的,就像詐騙犯的嘴巴一樣可惡。或者說是個“嚼皮”,大概像咀嚼牛皮一樣,嘴巴一張一合,不斷地嚼。最難聽的是“吹牛逼”,“吹得水都點得燃燈”,幾乎是“天上曉得一半,地上曉得完”。到了一九六五年,我們大隊突然來了一支“四清運動”工作隊,帶隊的隊長和隊員們都是南漳人。在一次批斗會上,工作隊長老羅在吼一個“四不清”干部時說:“你不要盡‘日白’,要亮出真思想來……”此后“日白”便在貧下中農(nóng)口中傳開了。后來怎么會在全縣流傳,我就不得而知了。是不是當年南漳人撒遍了隨縣的各個角落?還是“社教”工作團的某個大人物的一句口頭禪,像政治口號一樣深入到每個工作隊員的心里了? 我當時正在讀高中,發(fā)現(xiàn)女同學和年輕的姑娘們都不敢聽、更不敢說這個詞,就覺得這個詞有問題。我就向我一個小學時期的老師討見識。他曾在一個老舉人手里讀過書,很有才學,也很有儒人風度。他說:“一個人連日、曰、白都分不清,你說他是么水平?肯定是‘老鼠掉進面缸里——一張干白嘴’!” “日白”一詞之所以能在隨縣流傳開來,是因為它與“干白嘴”一詞有異曲同工之妙!案砂鬃臁笔且粡埜沙园缀鹊淖欤缋鲜笠话阌憛。“日白”與“干白嘴”好不了多少,但他有時能搏人一笑,很討一部分人歡心。特別現(xiàn)在有一些工作,純粹是靠賣嘴碼子拿薪水,因而有些人專練這種功力,甚至有的大學里還專門開設這個專業(yè),美其名曰:“演講與口才”。當然這與研究隨州方言無關,我們暫且把它撂到一邊。有一點應引起注意的是,“ri——”是隨州人用力扔東西時發(fā)出的象聲詞,與“嗨——”差不多。不過,“ri——”這種扔是不負任的,是沒有準頭的,更談不上有目標。“日白”就是這種情況。“嘴是兩張皮,說話不費力”。會“日白”的人,沒多少正經(jīng)話,更多的是耍嘴皮,用北京人的話說就是“耍貧嘴”,“貧”也就是窮得一無所有,可見那話也沒有多少內(nèi)容。 小時候我們有一句能警醒人的小兒歌:“扯謊撂白,死了變蛇!”這是大人們?yōu)榱藝樞⊥拮佣幊鰜淼,目的還是不讓娃子們說謊話和說白話。我們這一代,小時候受這種教育,長大了又跟雷鋒學“三老(說老實話,做老實事,當老實人)”,一輩子都是一五一十地過日子,真不知道這種做法對不對?慈缃瘛叭瞻住币研纬杀鴪F作戰(zhàn),從“士兵”到“團長”,一個比一個武藝高強!叭瞻住背蔀闀r尚,成為風習,成為“報喜不報憂”的經(jīng)驗之談,說老實話根本不吃香,當老實人幾乎就是哈巴。真如此而形成一種文化現(xiàn)象后,那就讓人很可怕了。 不管隨州人怎么會“日白”,卻比不上北京的侃爺。你至多可以當個“日白團”的團長,人家卻是爺,比“皇帝老子”還長一輩呢!侃爺能侃出藝術來,相聲就是一絕,現(xiàn)在已成為中國的傳統(tǒng)曲藝項目,真不得了。據(jù)演藝界傳出的信息說,目前相聲如京劇一樣,也出現(xiàn)了某種危機,東北鐵嶺來了幾個殺氣騰騰的俗人,帶著一種異腔異調(diào)、由“二人轉(zhuǎn)”演變出來的新名堂——小品,就像當年清兵入關一樣勢不可擋,幾乎把大受歡迎的相聲擠得上不了“春晚”了。這也怨不得別人,當年就是一位很有威望的相聲大師,像吳三貴開關一樣,引狼入室,把他們引進來的。但畢竟藝技不是刀槍,北京侃爺并未感到威脅,他們底氣十足,空間博大,一幫侃爺只屑往吧廳里一坐,就能侃出一部幾十集的電視連續(xù)劇來,這些不僅隨州,連有相當實力的發(fā)達地區(qū)也想都不曾想過。 重點方言詞匯:日白 干白嘴 扯謊撂白,死了變蛇 |